未来科技城模型
中新网北京2月13日电(岳川) 尽管已有很好的留美工作机会摆在眼前,但从名校匹兹堡大学毕业后的第四天,何灿博士就搭上了回国的航班。
神华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低碳所),这家位于北京昌平区未来科技城内的研发机构,是何灿真正心仪的平台。成立于2009年底的低碳所,既是神华集团总部研发机构,也是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并已逐渐发展成为低碳清洁能源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2014年低碳所开始组建水处理团队,留学期间深耕水处理领域的何灿博士正是在此时加入。不仅如此,成立后的两年间,低碳所从GE、Veolia等国际知名水处理公司和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引进了数位高端人才,水处理团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研发实力强、结构合理的专业研发团队。
低碳所15位“千人计划”专家
像何灿一样,水处理团队中的多位骨干,都拥有外企或留学背景。例如技术总监熊日华博士,他曾在外企工作逾十年。作为技术研发人员,熊博士认为,国内科研单位与外企的差距已越来越小。
这支专业的水处理研发团队,正在尝试攻克行业难题。团队聚焦工业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开发,认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制高点已经从过去的达标排放处理技术,发展到现在的零液体排放处理技术,未来还将进化成零废物排放处理技术。
经过两年努力,水处理团队已逐步建成了完备的水分析、膜分离、结晶成盐等工业废水处理实验平台,先后提出了多项创新水处理概念和技术,申请专利20余项。进入第三个年头,熊博士说,团队的目标是今年内至少有一项研究成果被实际应用。
低碳所内的设备模型
除水处理外,低碳所聚焦的技术领域还包括太阳能、煤化工等方面,在工业发展中同样举足轻重。
以煤为例,目前低碳所已可以用煤为材料制造化学储罐、空中投放箱等设备,相比传统材料更轻便。低碳所甚至还研发出了煤制的船只,眼下正在进行推广,一些潜在的客户已经出现。曾提名《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的卫昶所长说,低碳所的这部分技术,放眼世界也是领先的。
不仅如此,低碳所还着眼于从煤的残渣中提炼高附加材料,制成防火材料、水泥等,减少固废并使之产生价值。卫所长希望,低碳所开发的技术、产品,最终都能推向外部。这也正是低碳所吸引何灿的地方,一个施展自我才能的空间,然后把科研成果转化进实际生活。
张瑞云工程师 受访者供图
同为85后的青年才俊,在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能院)从事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的张瑞云工程师也有相似的想法。作为清能院绿色煤电部制氢与燃料电池研究所副所长,张瑞云与他的团队正在研发高温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为建立新型分布式清洁电站奠定基础。
张若云说,目前团队已获同行业技术领先水平。这项研究也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如若成功,不仅小区内建电站将成为可能,发电效率也会大幅提升。此前,清能院已自主研发出了可作为通讯基站等场所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列产品。
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清能院也走在前列,像煤气化、CO₂捕集等核心技术已经出口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2016年营业收入达2亿元。可贵的是,清能院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仅为36岁。
科研人员在工作中
更可贵的是,像低碳所、清能院一样的科研机构,在未来科技城中并非只是一两家。截至2015年底,入驻未来科技城的15家中央企业已累计设立60余家研究院所、研发中心等机构。
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未来科技城,旨在通过聚集一流人才,集成科技资源,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最终成为能够代表中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最高水平,引领科技进步的人才高地。截至第十一批“千人计划”专家获批,入驻的15家中央企业引进“千人计划”专家176名。
在这座汇聚了一批行业专家与青年才俊的未来科技城中,科技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