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灯火照全城 留学生直言美不胜收

作者: 分类: 科技 发布时间: 2017-06-22 12:04

来自缅甸的留学生惊叹泉州花灯之美

昨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泉州元宵灯会三大展区的花灯点亮全城夜空,泉州人举家团圆,吃着美味元宵,赏着璀璨花灯,不亦乐乎。在泉州学习生活的外国人、来泉务工人员以及台湾同胞,同样也被泉州元宵节浓厚的节日气氛所感染,他们赏花灯猜灯谜,感受着异乡的别样风情。

灯火照全城 留学生直言美不胜收

本报讯 (记者陈灵 文/图)昨日,几名华侨大学的境外生向记者分享了他们对泉州元宵节的感受。

“泉州的元宵花灯让人惊叹,实在是美不胜收!”来自缅甸的张有丽是华大经济金融学院大三的学生,虽然已来泉3年,但今年是第一次在泉州过春节和元宵节。丰泽时尚花灯展区润柏香港城分展区的花灯刚挂上时,她便第一时间观赏到一盏盏让她印象深刻的花灯。农历正月十四晚上,她和同样来自缅甸的学长再度徜徉灯海,留下一张张照片,与家人和朋友分享。

“爷爷那一代举家迁往缅甸,因此在家时也过元宵节,但只是全家聚餐,吃一吃汤圆,不会过得这么隆重。”她说,考虑到今年大三,再过一年就要毕业,便想体验一下在泉州过春节的滋味,因此她整个寒假都没有回家。

这个元宵节,给她感受最深的便是全城闹元宵的氛围。“以前没见过花灯,没猜过灯谜,这次出门一看觉得很震撼。”她笑着说,之前知道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但这次元宵节才让她了解到这些称号的真正内涵。“看完花灯,回去特意查找资料,普及泉州上元灯会的知识。有时候,文化必须自己亲身经历,才能更深刻地体会、理解。同时也能了解到,自己求学所在的这座城市,真的很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来自泰国的刘平来也是经济金融学院大三的学生,与张有丽不同的是,今年已是他第三次在泉州过春节。去年,晋江的同学带他到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过元宵节,第一次看到了花灯。“灯很漂亮,还在五店市吃了汤圆,那天人也特别多,很热闹。”他笑着回忆。

今年春节与元宵节,他亦不会寂寞,因为身边有不少同学一起过节,既有中国人,也有缅甸、菲律宾、老挝等境外生。“感觉像一个大家庭,一起玩,一起吃饭、一起聊聊天,分享一下自己国家的民俗文化。学校也对我们挺好的,每年春节都发红包给我们。”

警察在新门街指引疏散人流(张九强 摄)

赏灯成习惯 来泉务工人员入乡随俗

本报讯 (记者张晓明 陈灵 实习生赖章平)昨日下午,海上丝绸之路亚洲艺术公园内人流如织,各类花灯前留影者数不胜数。这是42岁的赖先生和妻儿连续第10年在泉州过元宵节了,他们一家三口赏过花灯后,晚上还将和其他亲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赖先生11岁的儿子在水上龙船座灯拍照留念时欢呼雀跃。赖先生是龙岩人,他和妻子赖女士于10年前来到惠安县一家鞋厂务工。10年的元宵节,他和妻子、儿子都是在泉州度过。同在鞋厂上班的还有他妻子的两个弟弟,因此每逢元宵节,3个家庭都会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

在泉州,元宵节素有“上元小年兜”之称,入乡随俗,做好满满一桌菜招待众人可谓是赖女士的拿手好戏。“用地瓜粉做些芋饺来吃,这是我们老家过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一种特色菜。”站在赖先生一旁,牵着儿子小手,难掩喜悦之情的赖女士说道。做芋饺的工序繁多,赖女士往往要忙上半天,等到华灯初上时,就在厂里的食堂饭桌上,一大家子围坐一起,觥筹交错间用熟悉的乡音互相祝福。

如今,赖先生已在惠安县城购买了一套房子。待装修好后,一家人将搬入新家,他们与泉州的元宵情仍将延续。

江西上饶的程先生来泉州已12年了,11年前与泉州本地的妻子结婚后,便定居在这里。在他看来,泉州每年最热闹的不是除夕,而是元宵节。每家每户走上街头,赏花灯猜灯谜,公园里人山人海。“几天前在朋友圈看到同事发的花灯照片,非常漂亮,虽然很冷,一家人还是来凑个热闹。女儿特别开心,说回家后要把印象深刻的花灯画下来。”他说,海丝公园的花灯展很有特色,座灯突出“海丝文化”这一主题,比如扬帆起航的座灯,美轮美奂。

整个晚上他也一直都闲着,看到有趣的花灯都会拍下来,朋友圈里。“我的同学遍布在全国各地,他们看到照片后很惊叹,我会趁机向他们推介泉州这座城市。”

郑某上台献唱,与其他服刑人员共度元宵节。

上台秀才艺 服刑人员别样庆元宵

本报讯 (记者黄墩良 实习生王桂莹 通讯员蔡国勇 文/图)元宵节,监狱的服刑人员怎么过节?2月10日,泉州监狱举办“庆元宵促改造”慰问演出,监狱服刑人员齐聚一堂,迎来一场特别的文艺演出,部分服刑人员在台上说唱弹跳,展示了自己的专长。

本次演出共有15个节目,近半数为服刑人员自编自导自演。开场舞“舞龙舞狮”即为三监区和七监区的服刑人员完成,若不是他们身着监狱特制的服装,还以为是专业的表演队呢。

相声《神马秀》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了这几年监狱各项工作的优化,赢得阵阵喝彩。两位表演者来自三监区。今年38岁的湖南人杨某是该段相声的创作者,他因贩卖毒品获刑,已服刑7年。他说,这几年的改造生活让他学到了很多,特别是泥塑、花灯等非遗项目,让他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服刑的日子相对枯燥,为了排解苦闷,用笑声感化身边的人,杨某特意学习了相声,凭着与生俱来的搞笑天赋,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

此外,监狱还有一个特殊的乐队——新感觉乐队,乐队由5名15年以上刑期的服刑人员组成,他们演唱的《缤纷的世界》、《挪威的森林》感动了不少人。尤其是乐队的领头人郑某专业的演唱,让人眼前一亮。

郑某今年30岁,2008年从上海某音乐学院毕业,2011年因故将女友杀害而获刑,后到泉州监狱服刑。2012年,管教民警发现他有音乐才艺后,鼓励他发挥才能,缓解压抑的情绪。随后,他挑了4名有音乐细胞的狱友,向他们教授技能,组成了包含主唱、鼓手、吉他手、键盘手、贝斯的完整乐队。“以后的时间还很长,我希望能用音乐净化自己心灵……”郑某哽咽不已。

“不少服刑人员多才多艺,如果能让他们发挥特长,潜心钻研,对于改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泉州监狱教育改造科长蔡国勇说。

据蔡国勇介绍,这几年泉州监狱下工夫进行文化建设。结合闽南文化的特点,先后邀请了10多名非遗传承人到监狱传授技艺。掌中木偶、妆糕人、花灯、舞龙舞狮、拍胸舞等10多个非遗项目受到服刑人员的欢迎,目前已有100多名学员学有所成。他们还组成兴趣小组,将所学教给其他狱友,形成全员学习的氛围。经过几年积淀,监狱因此在今年元宵期间举行文艺演出,“我们希望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想让社会各界多关心下服刑人员,看到他们积极向善的一面。”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